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
2008年8月8日晚8时,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伟大的时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辉煌是这样铸成的
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的开幕式文艺表演,由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担任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担任副总导演,主创团队吸引了于建平、路建康、蔡国强、陈其钢、马克·菲舍、陈岩、沙晓岚、石冈瑛子、徐家华、程小东、谭盾等中外顶尖的艺术家,以及科技和制作方面的一流专家参盟。
历经三年多的精心准备,近2万名中外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用奇妙的创意、高科技的手段、动人的表现手法,奉献给全世界一台经典的奥林匹克视听盛宴。但开幕式的背后,是无法言语的艰辛和付出。
2005年3月1日,北京奥组委公开征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标志着这一盛大的奥林匹克庆典工程正式启动。7月31日,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409件有效应征作品。9月底,经过评审,确定有13家团队入围。
2006年4月16日,组建了以张艺谋为总导演的主创团队。吸收了张继钢和陈维亚、于建平、路建康、蔡国强、陈其钢等顶尖艺术创作和制作人才加入主创团队。这个团队将承担奥运会、残奥会四个仪式的主创任务。
之所以选择这个团队,还得从张艺谋为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所拍摄的宣传片说起。北京当时仅以两票之差落选,但张艺谋所拍的片子还是受到了广泛好评。此后,他又为北京2008年的申奥拍了另外几部宣传片,尤其是2001年7月13日申奥陈述时播放的申奥宣传片,为北京赢得举办权助了一臂之力。北京申奥成功后,张艺谋拍摄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宣传片,出任会徽发布仪式总导演,承担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北京奥组委8分钟节目表演总导演,陈维亚担任了他的助手。
基于此,北京奥组委召开的开闭幕式评审会议上,评委们用投票表达自己的选择,张艺谋得票最高。
张艺谋的左膀右臂,实力不凡。张继钢是国内著名的编导,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编导的《千手观音》一炮打响,将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美妙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陈维亚,国内最具实力的大型广场活动艺术家,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开幕式的总导演;路建康,拥有上千场大型活动的制作人;蔡国强,旅美华人,世界著名的视觉工程大师;陈其钢,旅法音乐家……
2006年12月29日,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正式在北京会议中心成立。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4个仪式全部由这个团队承担。张艺谋为总导演,全面负责;副总导演张继钢除了协助张艺谋外,主要承担开幕式文艺表演上半段的编导,以及残奥会开闭幕式编导;副总导演陈维亚则主要负责开幕式文艺表演下半段的表演,包括运动员入场、点燃主火炬塔部分,还主要负责奥运会闭幕式的编导。而其他的相关创作和制作人员,整个团队共享。
整个创作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创意阶段。二是制作阶段。三是排练阶段。四是预演和正式演出阶段。
创意工作自2006年3月29日启动,2007年4月基本确定了4个仪式的创意。
2007年8月进入排练和制作阶段。演员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系统、教育系统、部分高校、中小学、以及部分部队文工团等单位承担。最初还是小规模排练。在北京郊区的大兴区建起了模拟训练场地。今年3月开始大规模排练。5月,大批外地演出团队开始进京,驻在14个排练点进行集中合排。6月中旬移师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现场合成排练。6月28日进行了运动员集结、入场式的模拟演练。
2008年7月16日进行了首次带装彩排。7月30日进行了第二次彩排,这次有7万余名观众率先一饱眼福。8月2日和5日再进行两次彩排,为8月8日正式演出奠定了基础。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各个办公室内,都能看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标语。新华社记者多次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团队采访,目睹了这个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筹办工作的一个个瞬间。7月16日首次彩排当晚10点半结束,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核心层三楼许多间办公室的灯彻夜不灭。张艺谋等在这里针对首次彩排出现的问题,逐项研究解决方案。7月22日深夜11点半,开幕式运营中心四楼的许多办公室,仍然还在亮着灯,许多人还在里面忙碌着。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运营中心主任王宁,突然感到了饥饿,这才发现原来一整天都没顾上吃饭。8月3日凌晨一点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回到家,蹑手蹑脚打开5岁小女儿的门,亲了亲她可爱的脸蛋。几个月来,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同说不上话的的女儿交流。
承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家们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从未计较过待遇。张艺谋这样的艺术大家,投入开幕式两年时间获得的报酬,还不及他执导一部电影的零头。尽管收入不高,但所有参与者把参与奥运会开幕式工作当成一生的荣誉。
焰火特效总监蔡国强,在美国发展很成功。这两年多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开闭幕式工作。美国的工作室几乎处于关门状态,工作室的所有精英全部都调到北京参与开闭幕式工作。张艺谋称其为“海外赤子”。音乐总监陈其钢是一位旅法音乐家,接到邀请时,正要同法国歌剧院签约,当即选择了回国。陈其钢称参与奥运会开幕式创作是梦寐以求的向往,为自己的祖国效力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美术、音乐、化妆造型、空中特技、音响、视频技术、焰火工程等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参加。仅参与表演的开幕式人员就达15000余人。
2007年9月,开幕式美术总设计陈岩的父亲在辽宁去世,他仅仅请了两天假回家为父亲送行,随后立即赶回。
在大兴训练基地,按一比一的比例修建了排练场。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演员们,齐聚这里进行了半年多艰苦的训练。这个训练基地因为人员爆增,仅新增的厕所就多达200多座。许多参加演出的演员将获得的微薄补助省下来,购买开幕式纪念章,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同时也留作自己一生的纪念。
19岁的化妆师蒲一阳家在四川地震灾区,地震时她正在成都培训。她家所在的村子被泥石流全部淹埋,家里人全部遇难。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给她留下。最后她是从公安局找到户籍档案,复印了上面的家人照片珍藏。这位坚强的女孩子擦干了眼泪,回到开幕式的队伍,每天承担着繁重的化妆任务。她说要好好参与奥运会,告慰亲人们的在天之灵。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中,6分45秒的“活字印刷”节目成为一大亮点。观众最初会以为是机械的表演,但其实是897名演员们经过艰苦训练后的表演。20多公斤的桶形道具,他们一次排练要托举数百次。道具里面的温度经常超过50度,每次排练还没开始就已个个全身湿透、大汗淋漓。排练时不便上厕所,但水分蒸发量过大,有的演员们就想出土办法,用一个小瓶盛着醋。渴了就“闻醋止渴”。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最后部分《梦想》中,在“地球”各个方位行走自如的演员们的表演,令人称奇。他们在上面进行侧行走、倒立行走,各种空翻动作,其难度之高,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从未有过。这项在在空中需要用维亚(吊钢丝)帮助进行表演的项目,由英国著名舞美设计师马克·菲舍设计,这也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体积的立体圆形舞台。马克·菲舍创意之初认为无法实现上面的表演。但参加表演的58位20岁上下的小伙子,通过不到一年的艰苦训练,就创造了奇迹。
20岁的李华飞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山东莱州武术学校的小伙子说:“有一次训练,出了意外,钢丝脱落,自己从20多米高的‘地球’上掉了下来。幸亏地面的保护措施发挥了作用,才没有受伤。”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从去年8月开始,已持续了近一年。400名从山东、河南武术学校挑选出来的学员,为这个表演进行了艰苦的训练。李华飞说:“许多同伴都被‘淘汰’了,我们是代表他们参加表演的。”
800多人排练了大半年的秦腔皮影兵马俑节目,一共有6分多钟,用皮影表现兵马俑的创意,加上著名音乐人赵季平写的音乐,武士出征归来凯旋庆功的气氛,其实很出彩。但在首次彩排后因与整台节目风格不太相融,引发不小的争议,不得不被紧急更换。持续坚持了两年的创意,首次彩排就被拿下,负责这场节目的编导是位身材高大的汉子,闻此消息忍不住失声痛哭,参加这台节目排练的几百名小伙子们,从未因为排练太苦而轻弹眼泪,但此时却已泪水哗哗直流,因为他们太渴望为奥运会出力了。
开幕式文学工作室主任高新生,回忆起开幕式创作的艰苦时深有感触。他说:“为了精益求精,两年间,仅创意方案整体推翻重来,就多达十多次。彩排后仍在修改。修改了数百版的‘文字版’开幕式,光是注上‘关门方案’字样的版本就不计其数。每一次这样的修改,都是一次智力和体力的极强劳动。如果心中没有一种精神,根本坚持不下去。”
尽管北京奥运会4个仪式的总费用还不及雅典开幕式和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一台节目的费用。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之相比,品质毫不逊色。(新华社记者汪涌、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