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文化校园-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简介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简介

供稿:文化校园 发布时间:2008/10/30 08:42:23 责任编辑:XCB 阅读:
努力培养造就文化领军人物 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简介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具有鲜明荆楚地域特色的宣传文化优秀人才,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对于我们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从2004年起,省委宣传部实施了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了《“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及其配套《办法》,在人才培训、项目资助、表彰奖励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2006年以来,我省已两次推荐选拔70多名“五个一批”人才。本报现特辟专版,介绍刚刚评选出的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排名不分先后)典型事迹,既为展示他们的业务成就和精神风采,也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立潮头竞风流。

许宪隆 男,1964年11月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学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已出版独立完成或担任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6部,担任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的著作5部,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色完成或即将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部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现状及对策”、“伊斯兰教与近代西北穆斯林家族社会”以及国家民委、国家人事部博士后基金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研究体系,成为南方少数民族问题研究的学科带头人。2004年应邀出席欧洲人类学大会并被增补为2008年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作为负责人为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成长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该中心自2001年6月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1项,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26项,出版专著10部,完成民族问题普及读物16本,发表核心以上论文近40篇,获省部级科研奖50多项。

沈壮海 男,1971年11月生,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先进文化论》、《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论著;围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发表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等论著。著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中国传统德教方法论及其现代意义》荣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课题组长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研究》已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正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张建民 男,1959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明清长江流域山区开发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经济思想研究”、“ 明清中南地区社会经济与东南地区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清代川湖陕交界区域的经济开发与民间风俗”等。已出版《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灾害历史学》、《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中国经济同时清代卷》(合著)、《湖北通史·明清卷》等著作,《中国经济史纲要》(主编之一)等教育部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有关研究成果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社会科学成果奖、首届中韩青年学术奖、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现在主持的课题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传统社会的减灾救荒思想研究”国家清史文献项目“清代湖北地区的民间文书整理研究”等。

柳剑平 男,1961年6月生,湖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从事无政府主义思潮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研究,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和徐善广教授合著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史》1990年获中宣部“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国家图书奖前身)二等奖。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从事当代国际经济关系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1项、人事部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近30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摘录或复印,1项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问题研究》被国内多所高校列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主讲的《国际经济法》课程曾被评选为湖北省优质课题。担任商学院院长期间,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评选为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被选拔为湖北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

钟涨宝 男,1963年1月生,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农村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2项。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积极投身科教兴农、科教兴鄂事业,紧紧围绕“三农”问题,深入调研,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提出政策建议,多次受有关部门邀请开展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咨询和宣讲。从事教学工作21年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完成“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被教育部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开出版;编著《农村社会学》和《农村调查方法》2部国家规划教材;主讲的《农村社会学》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姚莉 女,1963年6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学科带头人。她主持建成了湖北省第一个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点,已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名。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项课题,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作为学校科研处负责人,协调、组织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在该校建成,为学校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搭建学术平台为湖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言献策,并多次参与公检法司疑难案件、司法实务部门重要规章制度的起草、讨论,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曾获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法学优秀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10多部。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黄柏权 男,1962年3月生,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院长,教授。长期从事武陵地区和三峡地区民族历史文化尤其是土家族研究,提出了“武陵文化”、“武陵民族走廊”的学术概念,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倡导和主持了“武陵民族走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土家族学者数据库”建设项目;积极参与了恩施州及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项名录(杰出文化传人)申报纪录片的拍摄和文本撰写;发起主办或参与主办了“中日韩民俗演艺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武陵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土家族确认50周年座谈会”等学术会议,是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民族传统生态学知识论坛”的组织者之一,任论坛副主席。2003年以来,他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4项,出版《土家族白虎文化》、《悠悠洗车河》、《湘鄂西土家族》、《武陵土家人》、《民族理论与当代民族问题》等多部专著,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60多篇。2005年被评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王南方 女,1969年10月生,长江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近6年来出色完成市政府战线报道任务,于日常政务活动中掘出包括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内的不少好新闻。连续5年长江日报的发稿状元,年发稿量20多万字。2004年以后,身兼记者和《领跑者》工作室负责人两项任务,发稿量仍列全社前茅。策划并组织了“武汉担纲中国建桥之都”系列报道,动议整合建桥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武汉市将建桥产业增补进入优势产业行列。主持《领跑者》专栏,近5年来报道制造业、服务业先进企业近百家,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被评为“武汉新闻名专栏”。积极关注民生,由她主笔的《一批游戏机室游戏学生》获中央领导批示,一定程度上引发全国范围游戏室整顿行动。《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路子——探访“农家乐”环保问题》,预警农家乐环保问题,促政府启动相关规划的编制,管理机构重组。《探索大湖跨界环保之策》引发武、鄂州等四个城市发出宣言,联手保护。2002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报社破格内聘为高级记者,2004年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采写的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3篇,湖北新闻奖14篇。

向培凤 男,1963年1月生,湖北广电总台电视卫星频道副总监兼新闻中心主任,高级记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在一线工作,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四集吴天祥事迹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97年,中山舰打捞直播首开湖北电视新闻直播和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年先河,主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连续报道和现场直播;1998年,以营救小江珊为素材编辑新闻特写《生命之舟》,获当年中国新闻奖;2002至2003年,主持策划《湖北新闻联播》大改版,被广电总局评为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此外,近年来他成功主持策划了《文化产业看东部》、《精彩中国一九歌湖北》、《城市启示录》、《喜迎十七大》、八艺节系列报道、省“两会”和省党代会直播、《科学发展观100例》等20多个大型报道。2001年至2007年,负责湖北电视台新闻外宣,多年上中央电视台联播位居全国前三名。2007年至今,推进新闻节目大改版,《今晚六点》和《新闻非常道》收视率进入全国新闻时事类栏目50强。曾获“湖北抗洪英模”称号和湖北新闻名人奖,20多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湖北新闻奖等奖励。

陈剑 男,1965年9月生,湖北广电总台电视经济频道副总监,高级编辑。在采编一线工作20多年,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先后创办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和社会肯定的栏目,参与拍摄的新闻、专题多次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经济节目奖、湖北新闻奖等全国、省级奖励。1988年10月任湖北江汉电视台记者,创办新闻评论节目《江城夜话》,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成为当时极富社会影响的栏目;1994年任湖北经济电视台总编室负责人,创办文化栏目《吉祥乐园》;1994年1月至1996年5月任湖北经济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创办新闻评论节目《每周话题》;1996年5月至1998年7月任湖北经济电视台栏目部主任,创办新闻评论专栏《经视话题》;1998年9月至2006年12月任湖北经济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创办《百姓公仆》、《每日时事》、《经视直播》,兼任《百姓公仆》、《经视直播》总制片人。其中,《经视直播》栏目连续三年获湖北地区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名、湖北省十佳栏目、湖北省青少年维权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奖、全国广播电视先进集体。

陈剑文 男,1967年8月出生,湖北日报政宣部主任,高级记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被选拔参加全省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出国培训班赴美国俄亥俄大学进修学习。他热爱新闻工作,善于在采编实践中学习、提高,富有创新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较深入的认识。他先后参与了打捞中山舰、三峡工程大江截流、’98抗洪、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全国“两会”、省九次党代会、党的十七大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曾负责创办湖北日报“特别关注”深度报道新闻版,参与采写《荣辱观的生活解读》系列报道,锻炼出较强的新闻组织、策划、把关能力。他采写的《八月八日,我们守住了长江干堤》、《两次截断长江的人们》、《跨越大三峡》、《拥抱新三峡》、《天路传奇》等作品40多次获得湖北新闻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项、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项,并入选全国多种优秀新闻作品选。近年来,他还先后发表了《论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与实施》、《论热点与热点引导》、《在灾害报道中高扬主旋律》、《美国报业发展管窥》等10多篇新闻论文,3次获得湖北新闻论文奖。

赵洪松 男,1964年5月生,湖北日报社会部主任,高级记者。长期在采编一线工作,参与了南极考察、’98抗洪、党的十六大、三峡大坝全线到顶、全国“两会”等30多次重大战役报道。在政宣部担任重大政治报道记者和负责人期间,先后20余次独立出色完成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的政治报道任务。近两年来,他领军的湖北日报社会部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件,湖北新闻奖一等奖5件。在思辨性深度报道上大胆探索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防洪辩证法》、《省委书记查学费》、《江湖辨》、《我以我血铸长城》、《巍巍三峡大坝矗立中华》、《荣辱观的生活解读》、《自主创新的中国地标》等多批次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新闻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参加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答辩校外专家、湖北省南北极考察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兼职。曾先后获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湖北省先进新闻工作者、省抗洪救灾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湖北日报首届名笔等荣誉。

王建槐 男,1961年8月生,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编审。从事编辑工作20多年来,责编出版图书200余种,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南五省优秀社科读物编辑奖、湖北出版佳作奖、湖北省优秀图书编辑奖、湖北图书奖、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等国家和省级奖励。承担了国家计划、省计划、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重大项目如《闻一多全集》、《张之洞全集》(前期)、《杨守敬集》、《胡风全集》、《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等的联络工作和主要责编工作。策划、编辑了《兵法系列》、《潇洒现代人书系》、《收藏系列》、《帝王系列》、《文化名人图传系列》、《世界之谜大探索系列》等畅销系图书,其中有几十种书多次重印。所编图书双效益明显,许多书评和新书推介、好书推荐发表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图书评论》、《中国出版》、《博览群书》、《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上。曾担任省“八五”重点图书《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一书副主编,发表有关编辑工作的研讨论文多篇。连续三届获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系统“优秀编辑”称号,2004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

郭园园 女,1962年9月生,武汉大学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分社社长,编审。任职以来,针对法律图书出版竞争激烈的现状,与同事一起策划出版了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系列和研究生教学用书系列,并成功策划引进了翻译系列“西方法学精萃文库”、“最新不列颠法律袖珍读本”。积极策划精品图书,及时把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公诸社会。其中《国际法研究丛书》、《比较法研究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丛书》被列为国家及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中国与国际法丛书》、《罪刑通论》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此外,还策划了《社会弱者权益保护理论与实务丛书》、《电子商务法丛书》、《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法律与现代生活》、《心理学与现代生活》、《民生大讲堂》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完成编辑工作的同时,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及书评12篇,并与人合著完成了《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策划、编辑的图书多次获奖,其中《比较刑法原理》获“国家图书奖”,《经济犯罪新论》获“中国图书奖”。2002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

尹北琛 女,1968年12月生,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国家一级演员。在《临时病房》、《搭白算数》等话剧中出演主要角色;共演出《倒霉》、《楼上楼下》等300多个小品,同时参与了大部分创作活动;在武汉电视台《都市茶座》、《百姓故事》等栏目中担任主持人和主要演员,参加了中央台《周末喜相逢》、《新视听》等栏目的演出活动;参与了《一小片天空》(德国)、《五月花》(英国)、《人鱼小姐》(韩国)等多部译制片和《经视人家》、《经视一家亲》等百余部国产电视剧的配音工作,还参与了《襄河二月》、《辛亥英烈》等大量广播剧的录制工作。从事艺术教学工作多年,先后为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输送学生多名。小品《家常便饭》获中南六省小品大赛演出奖;小品《倒霉》获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三等奖;话剧《母亲》获第七届全国戏剧小品表演奖;栏目《都市茶座》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一小片天空》、《五月花》分获全国译制片配音大奖。2006年、2008年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作品《招聘》、《军嫂上岛》荣获观众喜爱节目三等奖。

朱新农 男,1965年10月生,湖北广电总台电视卫星频道栏目项目部副主任,国家一级导演。2001年担任《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中秋晚会》导演,实现了中国电视史上文艺演出与传播的新突破;2001年底,担任《山高水长——2002年湖北贵州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为电视春节晚会开创出了新路子;2003年,担任《万众同心铸长城——湖北省抗击非典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组织创作了大量反映抗击非典时期真实生活状态的新节目,极大地鼓舞了湖北人民抗击非典的斗志;2005年,担任《荆楚国魂——湖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总导演,以舞台剧的形式来结构节目,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2007年,负责八艺节开幕式的电视直播工作;2008年担任《风雪心连心—湖北省抗雪赈灾晚会》和《中部放歌—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副总导演,获得广大观众好评。曾获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党的十六大文艺宣传先进个人、屈原文艺奖优秀人才奖等荣誉,2004年入选湖北省首批中青年文艺人才库。

李乃蔚 男,1957年8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武汉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武汉市文艺基金特别奖、武汉市优秀专家、湖北省屈原文艺创作提名奖、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从事专业创作20多年来,他经常深入基层采撷创作素材,代表作有《山菊》、《生日》、《银锁》、《清音》、《归云》、《吉萨尔古城堡》、《聘》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如第六届全国美展、纪念延座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银奖、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铜奖、首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获银奖(最高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银奖、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获金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最高奖)、百年中国画展、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展、韩国现代中国美术展、中日法美术展、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百年中国画集1901—2000》等多部大型画册,有《李乃蔚现代工笔人物画》等多部专集出版。

杨俊 女,1963年 11月生,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终身津贴专家,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名誉院长,黄冈市政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电影《孟姜女》、《血泪恩仇记》等,电视剧《飘然太白》、《西游记》、《貂婵》、《嫦娥奔月》、《夷陵好人》等,舞台剧《天仙配》、《女驸马》、《双下山》、《未了情》、《春江月》等,话剧《好听的都是伤心的歌》等。1987年,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孟姜女》,被选送新加坡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影展,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1990年,主演的黄梅戏影视剧《貂蝉》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1992年,参加湖北省戏剧剧种汇演,主演黄梅戏《双下山》,获表演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艺术节表演金奖;1996年,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湖北省第三届“屈原文艺创作奖”表演奖;1997年,主演的黄梅戏《未了情》获全国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个人获“文华表演”奖;2002年,主演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夷陵好人》,获湖北省首届优秀戏曲剧目展播戏曲电视剧奖一等奖;2004年,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2007年,在八艺节选拔赛中,主演的话剧获表演二等奖。

汪金媛 女,1970年11月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她多次参加剧院赴港、澳、欧洲、美国演出,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大型文艺汇演并担任独唱,在电影、电视剧、晚会中担任配唱及独唱。在歌剧《四月卡农》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参加同年全省“长江歌会”;1992年参加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获优秀奖;1994年获全国电视大奖赛第六届专业组优秀奖,全国中华歌会优秀奖;1996年获湖北省“MTV”大赛一等奖;1998年获全国“新人新作”大赛声乐组三等奖;在音乐剧《大三峡》中担任主角并于2006年获楚天文华表演一等获,2007年获第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大三峡》参加上海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获得一等奖,2007年获“湖北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获优秀戏剧奖,汪金媛同时获得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优秀人才奖;2007年1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丹江口市举行的慰问演出;2007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中荣获“观众最喜爱演员奖”,同时荣获文化部第12届文华表演奖;2008年7月发行个人专辑《长大了,回不去了》。

夏奇星 男,1957年10月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黄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首届、二届全国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兰亭雅集书法展,第十九届中日诗书展,我与经典——当代行书艺术展,北京国际书法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2002年第五期书坛中青年栏目)、《书画文献》(精英栏目)、《国粹艺术》(实力派书家栏目)、《十方书道》(实力传真栏目)、《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画博览》收录其作品及评介文章;《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全国展、全国中青展获奖书法集》、《中国书画博览》(2008年第6期当代名家栏)、《中国书法年鉴2006》收录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作品二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及湖北省第五届“文艺明星”称号。2004年3月被省文学艺术院收入省中青年艺术人才库。

田武英 女,1958年11月生,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湖北省新华印刷厂厂长,高级政工师。在她的领导下,新华印务公司2003年11月顺利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同年组建湖北新华高速彩印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印刷加工企业与出版文化单位资本融合。2004年与香港美雅印刷集团合作,共同组建湖北美雅精装印务有限公司,培育湖北地区精品图书加工品牌。2006年9月与武汉大学开展院企合作,建立和实施数字化生产流程和色彩管理系统。2006年12月与北大方正合作,积极推行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和流程规范化、数字化和资源集成。近几年来,她所领导的企业先后筹集资金近2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印刷设备,具备承接各种高品位印刷产品加工能力,企业加工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持续增长。200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3亿元,利润总额2559万元,加工产值8745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书刊印刷行业前列。

宋义 男,1965年6月生,从事电视工作15年,现任湖北广电总台电视卫星频道广告部主任,主任编辑。2001年2月至12月担任原湖北有线台广告部主任,走马上任仅10个月,便一举扭转广告经营困难局面,当年完成广告创收3127万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2002年至2006年,在担任原湖北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期间,带领分管的业务团队连续五年超额完成部门下达的创收任务,收款总量、指标完成率和新增业务总量等多项考核指标均保持全部门第一名。由他负责策划、运作的“中国媒介金牛工程”,在电视界产生重大影响。与其他四省地面强势频道共同举办的五次大型广告推介会,大大提升了原湖北电视台微波频道的品牌影响力,并由此增加广告创收3300余万元。2004-2005年,由他策划、组织的两届贝亮天使选美大赛,创下经济效益和收视效益双丰收。2007年担任湖北卫视广告部主任后,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湖北广电总台下达的2亿元广告创收指标,实现增长66.66%,新开发客户占到70%。

原力 男,1961年11月生,湖北广电总台技术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1992年,主持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自行设计安装调试的模拟分量电视转播系统——四讯道模拟分量电视转播车项目;1994年,主持建立了13频道播控系统,具备24小时全天候播出能力;1998年,主持完成了国内第一套虚拟演播室系统工程的建设;1998年,全面参加了大型互动式综艺节目多媒体播控系统工程,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至2002年,主持了非线性制作、文稿、管理三网一体的大型网络建设,全面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2003年,主持完成13频道全固态发射机的选型、技术论证和引进工作,弥补了有线网络覆盖率的不足;2004年至2005年,主持完成了双频道硬盘播出系统、总控及传输系统、新闻演播系统、网络管理制作系统以及综艺演播系统,标志着经济频道跨入数字化时代;2006年,主持完成卫星直播车和电子现场制作系统,提高了节目快速传输和现场制作能力。自行拍摄的电视剧《中原突围》获广电总局金帆奖录制技术质量三等奖。

阎思甜 男,1964年11月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总编辑,湖北楚天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任职以来,发挥荆楚网外宣平台作用,把握导向,强化互动,革新传播,深度探索网络广告集团化经营模式,使荆楚网在中国网站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第五;强化政务公开、公众互动、网上办事等三大功能,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成功承办省政府门户网站;推出以湖北手机报为龙头我省首家第五媒体楚天无线,终端用户达25万;荆楚网络家园连锁网吧当年建成当年创利;实施全省新闻宣传战线“统一上网”工程,县市新闻网站群建设实现了技术和内容深度整合的品牌输出;架起了省政府门户网站与省直政府部门、市县政府网间的互动框架;为发展网络电视前沿文化产业做出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推动网络出版,建成开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多媒数字报;成功承办首次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评选,开中国网络媒体之先河。策划编辑或采写的20多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湖北新闻奖。主编专著《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对话》。

上一条:大学生奇才玩转文史法
下一条:孝感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来我院参加首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

关闭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中心 设计维护: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208586号-6